榆煤基金秦笙:绿色金融必须找到“绿色切口”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速能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与能源发展交流活动于9月14日在榆林市人民大厦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和陕西省贸促会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共榆林市委办公室和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承办。榆煤基金总经理秦笙受邀出席主题为“绿色金融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圆桌对话,圆桌对话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孙轶頲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中碳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朱国辉、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主任张芳、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副秘书长曹明弟共同参与。

秦笙提出,“绿色”和“发展”不是割裂的,绿色金融必须找到“绿色切口”,那么切口是环节绿色、过程绿色、还是结果绿色?秦笙根据多年榆煤基金的绿色实践认为:

第一,“挖掘”产业优势。榆林的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但是仍须深入挖掘。举例来说,榆林可以对外销售的甲醇有多少,公开的数据均可查询,但是甲醇的下游产品种类很多,公开数据仅显示现有产能,并未统计真正可以对外销售的数量。所以我们讲要绿色发展,首先要把自己的产业优势“挖掘”清楚,榆煤基金近期完成了对榆林全市化工新材料核心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详细报告,除了对17家产业园区的生产要素进行调研,还梳理了19家化工新材料核心企业总计60多种主副产品,这是我们向绿色金融发展的产业基础。

第二,“依托”产业优势。挖掘产业优势之后,如果产业优势没有被“依托”就是资源浪费。“依托”首先建立在对产业集群的充分熟悉,其次需要了解产业集群的上下游的需求是什么,以及绿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以榆煤基金为例,榆煤基金是由陕煤集团、延长集团、陕投集团、榆能集团、华能集团、榆林财投等大型能源化工产业集团作为主要LP,榆煤基金可以更好的“依托”LP的产业优势,左边充分理解产业需求,右边主动投资优秀企业,让优秀企业与产业需求快速对接,并且双向赋能,推进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

第三,“延伸”产业优势。榆林基金成立至今,榆煤基金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和榆林产业高度契合的项目,目前投资企业超过70%都已经实际落地。榆煤基金投资的第一家企业风光股份,抗氧剂龙头上市公司,该企业在榆林投产之后,生产能力是过去五倍以上,同时增加了绿色聚烯烃催化剂新产品。显然,这是一个基金投资带动高附加值项目落地榆林的典型案例,也是“延伸”产业优势向绿色发展的有力一步。

最后,秦笙分享了榆煤基金已投企业的科技数据,榆煤基金近年投资了15个先进制造相关企业,这些企业之中,专精特新与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形成115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28项,建立标准578项,其中国家标准38项,在榆投资超过50亿元。关于这组数据,秦笙也介绍了投资逻辑,榆煤基金并不是完全按照专利数量多少进行投资判断,而是首先选择具有竞争力、经营力、发展力的优秀企业,这些优秀企业必然珍惜自己的羽毛,无论在科技创新还是绿色发展都会不遗余力。同样,作为榆林来说,找到“绿色切口”,深度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自然随之而来蓬勃向上。

 

新闻中心

网站首页    公司动态    榆煤基金秦笙:绿色金融必须找到“绿色切口”